当前位置:首页 > 资讯 > > 正文

重点聚焦!古代“流放三千里”,囚犯宁愿砍头也不愿去,如今都是好地方

来源:顶端新闻    时间:2023-06-14 06:04:00

古时候的大臣犯了罪或者惹怒了皇帝,动不动就会被“流放三千里”,比如战国时期的大诗人屈原,屈原是楚国人,因为遭受贵族的打压而被流放湖南,最后在汨罗江以身殉国。


【资料图】

传说最早的流放,发生在尧舜时期。相传尧帝手下有一位善于治水的大臣,名为共工,但是这个共工,经常对尧帝的命令阳奉阴违,最后被流放幽州,从此以后,流放,也就成为了天子处罚大臣的一种刑罚手段。

古代囚犯

根据史书记载,流放是种宽宥之刑,比如犯罪的臣子原本应该处以极刑,然后皇帝免了他的死罪改为流放,如此一来,不但罪臣会感恩戴德,其他人也会觉得皇帝很仁慈。

但是,不管是流放八百里还是三千里,既然流放是种刑罚,那就肯定是去受苦,所以古代的流放之地,大多是环境艰苦的蛮荒之地,这期内容咱们就来聊一聊古人都是被流放到今天的哪些地方。

古代囚犯

秦汉时期,犯人通常被流放到长江以南,因为当时南方地区属于被征服不久而且有待开发的区域,将获罪的臣子派往这些蛮夷之地,不但有助于传播中原的文明起到教化之用,还能让这些罪臣继续发挥余热,帮助开发和管理这些区域。

当时,最远的流放地到了如今越南的北部和中部,中原地区的文化,也随这些被流放的官员进入越南,所以到汉代的时候,朝廷就干脆在越南设立了交趾郡和日南郡。

古代囚犯

魏晋时期,远离大陆的海南岛被当作流放的最佳之选,一直到后面的唐宋,海南都是罪臣的主要流放地,比如宋代苏轼有句名言“问汝平生功业,黄州惠州儋州”,苏轼的晚年,就是在海南儋州度过。

唐宋时期,岭南地区也是主要流放地,苏轼比较倒霉,在岭南也待过几年,还留下了“日啖荔枝三百颗、不辞长作岭南人”这样的佳句。唐宋时期有个特点,就是被流放的人大多是文人,这些文人在艰苦的环境中被激发出更大的创作力,他们经常用诗词文章来发发牢骚或寄托理想,于是留下了大量的文学佳作。

古代囚犯

明清时期的流放地以宁古塔最为著名,当时南方地区迅速发展,不再是过去的蛮夷之地,很多官员都抢着到南方任职,所以南方不再是流放的首选之地,而东北地区气候寒冷环境艰苦,位于黑龙江宁古塔更是常年冰雪覆盖,而且去往宁古塔的路上危险重重,被发配到这里的犯人活着的机会只有不到一半,很多人在半路上就已经倒下。

除了东北以外,西北地区也是主要的流放地,很多犯人都被发配到哈密伊犁等地开垦挖矿,林则徐就曾被道光皇帝流放到西部,出发前写下了“苟利国家生死以,岂因祸福避趋之”,就是说只要对国家有利,我一定会将生死置之度外,而不会选择趋福避祸。

古代囚犯

随着历史的发展,古代的那些流放之地,无论是海南还是东北,现在都成了青山绿水的旅游胜地,古时候的囚犯宁愿砍头也不愿去的这些地方,如今都变成了抢着去旅游的好地方!从某种意义来讲,历代被流放到这些地方的大臣也曾为当地的发展做出过一定的贡献。

关键词:

精心推荐

X 关闭

X 关闭